8月28日—29日,全国畜牧总站在青海省举办牦牛增草节粮养殖技术观摩活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技术推广单位的负责同志和有关专家学者参加,总结交流分区推进适合不同场景的技术集成模式并对全国畜牧技术推广体系更好履行职责、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支撑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安排部署。
2023年以来,全国畜牧总站以实施黄河流域草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为抓手,在沿黄流域6个省区的6个县开展增草节粮技术集成应用,项目取得了积极进展,推广应用了27项“以草增粮、以草代粮”系列技术模式。“十四五”以来,各级畜牧技术推广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从大农业观和大食物观的视角来看待和认识饲草产业,因地制宜加强技术集成推广,推动我国饲草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2024年,全国人工饲草种植面积约1.1亿亩,干草总产量达9500万吨。从2026年起,全国畜牧总站将拓展技术示范区域至全流域9省区,组织各级畜牧技术推广机构、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等市场化力量,进一步探索草牧业技术集成与示范,提高饲草生产能力,为草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青海作为全国五大牧区之一,近年来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立足高原特色,统筹推进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聚焦生产方式转型,实施生态畜牧业建设、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等,推广“牧繁舍育”“户繁场育”,加快传统放牧向舍饲、半舍饲转变,推进农牧互补、种养结合、草畜平衡循环发展。聚焦饲草产业,探索“飞地种草”“异地借牧”,推广饲草生产全程机械化、豆禾混播饲草等技术,全省人工种草面积稳定在220万亩以上,鲜草年产量超500万吨,有力支撑了全省草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活动期间,与会代表前往海晏县、湟源县实地观摩了牦牛藏羊高效养殖、豆禾饲草混播混贮、牲畜粪便快速堆肥利用、牦牛增草节粮等技术示范推广情况。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等科研推广机构的6名专家围绕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路径与展望、盐碱地种草综合利用、农牧交错区冬闲田种草、南方草地资源开发与利用、草畜高效转化利用、青海省牦牛增草节粮典型做法等方面作了技术和经验交流报告。